曲靖文廟乙巳年祭孔大典:文脈賡續,禮耀千秋
來源:“曲靖文廟”微信公眾號
時間: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八月初七日庚子
耶穌2025年9月28日
“千秋禮樂古今延,拜祭先師乙巳年。孔圣諸經藏大道,萬家學子續新篇。仁風溫潤山河暖,智炬常明日月懸。試看典籍承雅韻,中華文脈永流傳。”在這首融合了敬仰與傳承之情的詩篇中,曲靖市麒麟區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孔子學堂的天空下,一場跨越時空的祭孔盛典悄然拉開序幕。它不僅僅是一場儀式,更是一次心靈的觸碰,一次對中華文明根脈的深情回望與前瞻。
隨著司儀那悠長而莊嚴的“啟戶”之聲,仿佛歷史的風帆輕輕揚起,穿越千年的塵埃,拂過每一位參與者的心間。瞬間,參禮者們挺立如松,目光匯聚于那座莊嚴而神圣的大成殿,仿佛是在與過往的智者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。大門緩緩開啟,如同時間的閘門被輕輕推開,露出那片深邃而古老的文化海洋,等待著后人的探索與敬仰。
志愿者們與參禮者們,以最虔誠的姿態,邁著穩健的步伐,步入大成殿的中心。那里,孔子圣像端坐,眉宇間透露出無盡的智慧與慈愛,仿佛在以一種超脫世俗的方式,默默注視著這群承載著中華文明希望的后來者。他的目光,穿透了時間的迷霧,見證了從遠古至今,中華文化由萌芽到繁盛的壯麗歷程。
主祭官與陪祭官,神色凝重,如同歷史的守護者,緩緩呈上祭品。那金黃的谷物,飽滿而誘人,是大地對先師的饋贈,也是后人對孔子開啟農耕文明、傳播教化之功的深深感激;那鮮艷的果蔬,如同彩色的夢,承載著對文化傳承不息的殷切期盼。每一個動作,每一件祭品的擺放,都是對“禮”的極致演繹,讓古老的禮儀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,仿佛是在與歷史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。
身著傳統深衣的禮生,如同從古畫中走出的仙人,每一步都循著古老的禮儀,莊重而肅穆。他們的存在,讓人不禁聯想到古代祭祀的場景,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蘊與獨特魅力。禮生的動作,如同在編織一張無形的網,將現場的每一個人緊緊連接在一起,共同沉浸在這場文化的盛宴中。
司儀的聲音再次響起,如同天籟之音,引領著學子、志愿者和觀禮者們一同誦讀《孝經》的節選。
那一刻,時空仿佛被穿越時光,杏壇之下,孔子端坐,弦歌悠揚,弟子們圍坐聆聽,那份專注與渴望,構成了一幅永恒的教育畫卷。
而今,學堂之內,稚子與師共讀《論語》,書聲瑯瑯,與千年前的教誨遙相呼應,仿佛是歷史與現實的交響,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完美融合。
祭孔大典,不僅僅是對先師的緬懷,更是一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。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,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與魂,是我們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屹立不倒的堅實后盾。在這場盛典中,我們汲取著先師的智慧與力量,將文化的精神內涵融入日常,讓中華文脈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祭典之后,大成殿內舉行了集體拜師禮。學子們手執束脩與拜師帖,誦讀著屬于自己的誓言,讓“仁義禮智信”的箴言在殿內回響,如同春風拂面,溫暖而有力。禮儀體驗區,老師耐心指導,學子們認真學習拱手、作揖等傳統禮儀,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,讓“禮之用,和為貴”的理念在實踐中得到深刻體會。典籍誦讀角,不同年齡段的學子圍坐一圈,從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到“見賢思齊焉”,稚嫩的童聲與沉穩的誦讀交織在一起,形成了一曲跨越年齡的文脈合唱,仿佛是中華文明在時代長河中的悠揚回響。
2576載的時光流轉,祭孔從未僅僅是對過去的追憶,它是對未來的期許,是對文脈的承諾,是對傳承的踐行。孔子的智慧,如同璀璨的星辰,照亮著中華文明的天空;中華的文脈,如同不息的河流,滋養著這片古老的土地。它們正隨著學子們的腳步,融入日常,走向未來,在新時代的土壤里,續寫著“中華文脈永流傳”的嶄新篇章。
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,我們見證著文化的傳承與發揚,感受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生生不息。讓我們攜手并進,以祭孔大典為契機,共同守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,讓中華文脈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。
曲靖市麒麟區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孔子學堂
——趙文富2025.09.28.
(一)
和風拂袂氣軒昂,
愉悅心情舉止良。
九獻禮遵先圣制,
八音樂漾古槐堂。
三千徒志傳薪火,
萬代儒光織錦章。
自始至終恭祭典,
同承圣道播絲簧。
(二)
義工相聚殿堂中,
俎豆馨香薦孔公。
道德文章垂宇宙,
行為仁禮貫長虹。
杏壇遺教今猶在,
爨地清廉此日隆。
拜罷先師心自敬,
愿將圣學化民風。
責任編輯:近復